一般而言,自动化测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1、自由设定API测试顺序;
2、API之间存在数据关联,比如后面接口的请求参数会绑定前面接口的返回结果等;
3、支持对返回结果进行校验;
4、支持对数据进行处理,比如在测试登录接口时对密码进行加密等;
5、支持高级的代码用例,可以用代码来实现控制测试流程的目的,一般语言有js;
本文就来介绍一下如何用eoli
本篇主要记录eoli
一.如何入门?
使用自动化测试需要拥有eoli
除此之外还需要安装eoli
注册登陆之后,创建一个API项目,录入API文档,然后切换到自动化测试功能即可进行测试。
二.单例和用例是什么?
单例是自动化测试下面的一个基本单位,通俗地讲,单例也就是“单个API的测试条件和结果”。比如有一个用户登录接口,传递abc和123作为请求参数,然后返回”OK”作为成功的结果。
用例则是多个单例的合集,一个用例可以包含1~无限个的单例,并且把这些单例按顺序组合起来。比如测试完整的用户登录流程(注册-登录-判断登录状态-退出登录)。
三.如何设置环境变量?
和Postman一样,eoli
不同的是,eoli
在环境管理中创建好环境,在自动化测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随时切换,非常方便。
四.如何创建单例?
如果你已经在接口管理中把API信息录入完毕,那么在创建单例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接口文档导入,节约绝大多数的时间。或者我们也可以手动去录入单例的信息。
其中包括:
1、单例名称
2、API URL
3、请求参数
4、返回结果的判断条件
由于本篇文章介绍的是简易模式的自动化测试,以上的所有操作都将在UI界面中完成,不需要编写任何代码,操作上要简单许多。
五.如何设置单例之间的数据关联?
回顾刚才提到的用户登录流程(注册-登录-判断登录状态-退出登录),在这里我们发现除了第一个注册API之外,其余的API的请求参数或多或少会使用到前一个或几个API的返回值。比如登录的用户名密码是注册的用户名密码,判断登录状态需要知道登陆之后的token等。这时候用eoli
六.开始API自动化测试
编辑完所有的单例之后,就进入到最后的测试阶段。接着就用eoli
在用例中点击测试按钮就会把所有的API测试一遍,然后遇到报错还会提供相关的反馈信息,比如和预设的结果对比。
七.自动化测试过程示例(注册-登录-判断登录状态-退出登录)
1.创建注册单例
2.设定请求参数和返回结果的判断条件
3.类比创建后续的API单例,但是可以为请求参数加上关联条件(下图中token绑定了上一个登录接口的返回token值)
4.测试并检查返回结果
5.测试完毕,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,并且以后每当项目更新之后都可以跑一遍所有的自动化测试,极大的节省了开发测试的时间。
结语
eoli
附上开源项目:https://github.com/eoli